新闻详情

劳动力减少,建筑信息化浪潮已来!

2019年8月21日,美国 《工程新闻纪录》 (ENR)以企业的全球工程承包营业收入(国内和国外市场营收之和)为排名依据,发布了2018年全球建筑承包商250强榜单。根据榜单数据,57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其中,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依次包揽了前5名,中国承包商在前 10强企业中占据 7席。


从龙头企业的劳动力利用情况来看,日本大林组的人均利润率显著领先,高达69.47千美元/人,而除了中国建筑集团和法国万喜集团,大部分建筑企业的人均贡献不足3万美元/人。



劳动力减少,建筑信息化浪潮已来!

日本大林组的领先,一方面源自日本社会面临的劳动力缺乏,迫使以大林组为代表的日本建筑企业从90年代就开始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日本大林组早在1999年就引进了埃施朗LONWORKs系统,实现了对项目的点对点控制。发展至今,日本大林组已经将其各环节(包括营销、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和研发)的优势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实现全方位、一体化的建设项目控制。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全国推行CALS/EC,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行业数据库,并在关键环节(如招投标、签约)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得规范化流程,降低成本。


劳动力减少,信息化布局刻不容缓


近几年,尽管建筑企业的数量仍以较高的增速增加,建筑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2019年出现负增长。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凸显,劳动力的紧缺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布局信息化建设、像国际领先水平靠拢,刻不容缓。


劳动力减少,建筑信息化浪潮已来!


国内龙头企业信息化投入增大



近年来,施工企业对于软件的投入也在不断提升,部分大型建筑企业会投入自建企业级管理平台和BIM平台。


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和上海建工在2014-2018年每年的无形资产中软件的增加值可以看出,各家的信息化投入均成上升趋势,央企企业5年合计投入均超过3亿元。


作为地方国企的上海建工5年合计投入近3000万进行软件采购。软件的投入增加主要来自购置和自主研发。其中,中国建筑和中国交建合计投入金额最多,实践证明其投入也是卓有成效的,中国建筑和中国交建是国内建筑龙头企业中平均员工贡献最高的企业。


劳动力减少,建筑信息化浪潮已来!


国内建筑信息化市场发展向好


在人力密集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手段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节省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建筑行业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云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智能+BIM”等信息化技术和综合应用,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时、动态采集,有效支持现场作业人员、项目管理者提高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和进度水平控制,做到事前规划、事中精细管理、事后有效分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协助企业增值提效。


1. 市场规模增加,施工信息化成热门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6年和2017年,中国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分别为154.85亿元和206.70亿元,同比增速为33.48%。建筑信息化市场包括施工信息化市场、勘察设计信息化市场和其他市场。其中施工信息化市场是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施工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05.50亿元,占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的51%,勘察设计信息化市场规模56.20亿元,其他市场为45亿元。


劳动力减少,建筑信息化浪潮已来!


2. 建筑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建筑行业是产值第一的行业,每年有超过50万新建项目,并有众多参与者。然而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却很低,尤其是在施工环节,因为场景特殊、技术限制和行业特点等,信息化渗透率处于极低位置。2017年,中国建筑信息化产值仅占建筑业总产值的0.09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还大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0.3%。因此,建筑信息化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BIM、智慧工地和建筑运维服务将是我国建筑信息化的三大新赛道。


3. BIM开启建筑业新革命


2016年,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推动了国内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一波新浪潮。一方面,建筑企业积极开展内部信息化建设,各类项目管理软件、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另一方面,BIM技术也再次站到了“风口”,BIM技术作为能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并实现海量数据积累、共享的技术,在加快进度、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等方面均可以发挥巨大价值。